上海自貿區全稱中國(上憨自由貿易試驗區,是2013年8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的。上海自貿區並不是一個單獨劃分出來的整體區域,而是由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組成的。它的範圍涵蓋了中國第一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中國首家區港聯動保稅物流園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全國第一個保稅港區——洋山保稅港區;以及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它位於貨郵吞吐量居世界第三的浦東機場內。整個自貿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相當於上海市面積的1/226。
      今年4月22日,海關總署決定分批推出14項“可複製、可推廣”的監管服務制度。其中,“先進區、後報關”、區內自行運輸等7項制度在5月1日之前推廣實施,其餘7項制度在6月30日之前推廣實施。
      第一批7項制度分別是先進區後報關、區內自行運輸、加工貿易工單式核銷、保稅展示交易、境內外維修、期貨保稅交割和融資租賃。其中前三項提升了企業通關效率,節約了通關時間,降低了物流成本。後四項則意味著自貿區在功能上的拓展,允許企業在自貿區內開展保稅展示交易、境內外維修、期貨保稅交割和融資租賃這四項業務。
      第二批7項制度全部都是通關便利措施,分別是批次進出集中申報、簡化通關作業隨附單證、統一備案清單、內銷選擇性徵稅、集中彙總納稅、保稅物流聯網監管、智能化卡口驗放管理。
      “批次進出、集中申報”是指把傳統的“一票一報”改成“多票一報”,大幅減少企業申報次數,加快企業物流速度,有效降低通關成本。
      “簡化通關作業隨附單證”是指對一線進出境備案清單以及二線不涉稅的進出口報關單取消隨附單證的要求,必要的時候,再要求企業提供相關隨附單證。
      “統一備案清單”是指把自貿區內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備案清單申報要素由原來的最高40項統一簡化成了30項,實現規範簡捷申報,減輕企業負憚推進自貿區一體化運作。
      “內銷選擇性徵稅”是指讓企業自主選擇內銷貨物按進口料件還是實際報驗狀態繳納進口關稅,這將吸引更多生產企業入區,有利於企業擴大內銷。
      “集中彙總納稅”是指在有效擔保的前提下,實行先放行後徵稅,從而實現貨物的高效通關,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降低企業納稅成本。據測算,應稅貨物通關時間可因此節省70%。
      “保稅物流聯網監管”是指將倉儲管理企業內部管理系統與海關聯網,將傳統的階段性盤庫方式改為動態、實時的倉庫核查模式,實現海關對貨物進、出、轉、存情況做到實時掌控和動態核查。
      “智能化卡口驗放管理”是指將卡口驗放從 “2上2下4敲章” 的人工手續變成了“0上0下0敲章”的自動過卡,車輛過卡平均時間從6分鐘縮短到了45秒,大幅提升了通關效率,每天通車能力提高了8倍。同時,也提高了海關防控風險的自動化處置能力。  (原標題:一圖看懂“海關自貿區創新14條“新”在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p45lptb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