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赴澳企業如襯衫何做好“盡責調查”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鄧黎):隨著中國與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關係的不斷發展和深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前往澳大利亞尋找商機。在太平洋房屋這個過程中,一些企業取得了成功,也有不少企業因為“水土不服”面臨進退維谷的困境。中國企業如何在項目預研階段就識別風險並準備好應對策略?
  在試水澳大利亞的中國企業中,一些企業的投資獲得了良好的回報;但從散見於兩國媒體的新聞報道中,也可以發現一些中國投資項目遇到嚴重困難。不少企業在來到澳洲以後才發現,應對本地社會管理、環境保護、土著網站優化人權利,以及勞工法規等所花費的成本,遠超出他們的想象。
  如何在項目的最初階段就識別潛在的政策管理和商業環境風險?不論是企業還是專家都同樣,項目咖啡弄預研階段的“盡責調查”是關鍵。那麼,如何把盡責調查做好呢?澳大利亞中國工商理事會主席吉姆·哈羅威爾說,“在很多情況下,中國公司在澳大利亞遇到問題,是因為他們沒有找能夠給他們正確建議的人。中國公司做生意傾向於依賴中國式的‘關係’,而不是澳大利亞的專家。如果我去中國做生意,我會找這個領域的中國專家,不會找我辦公室里華裔雇員的媽媽。不過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去中國投資的澳大利亞公司身上。他們有時覺得,因為認識某位中國省長的侄子,他們就可以使項目順利獲批,但事情並不是這樣。”
  澳大利亞史畢德和史崔西律師行合伙人布魯斯·史崔西說,隨著各國的法律體系日益豐富和複雜,法律和會計人員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催生了以跨領域和跨專業為特征的跨境交易專家。對企業來說,與這樣的跨境交易專家合作更有效。“與其同時找不同領域的幾個專家,由企業總裁與他們打交道,不如找到一個跨境交易領域的專家,由這個專家來組織盡責調查,找出所有可能對項目產生影響的法律法規。這樣的專家可以幫助企業識別確定哪些問題是不相關的,哪些問題面膜可以放在稍後解決,哪些問題是必須解決的,不解決項目就無法獲得通過。找一個這樣的專家來做這些事,往往比企業老總自己試圖去做這些事更有效,因為企業老總可能對將要進入的國家的文化不瞭解,或是對其商業環境不熟悉。”
  吉姆·哈羅威爾從1987年開始與中國企業合作,他說,中國企業所在的商業環境使他們有一些習慣做法,而這些做法並非一定適合澳大利亞。他給出瞭如下的建議:“在選擇咨詢對象時,不要僅僅考慮價格;不要僅僅因為一個人能講中文就與他合作;也不要僅僅因為這是一個10年前就來澳大利亞的華人,就認為他一定具有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除非他確實是該領域的專家。”
  對企業來說,通過一位咨詢專家與其他的專業人員進行溝通,這也許需要考慮潛在的風險。更好的方案也許是,在咨詢團隊中引入跨境交易專家。不過,對那些大型跨境交易來說,除了選擇一流的咨詢團隊,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咨詢團隊發揮其作用。吉姆·哈羅威爾說:“獲得好建議的關鍵,是告訴專家事情的全貌而不是事情的一部分。專家只有在瞭解事情全貌的情況下,才能夠給出正確的建議。因為如果你只是告訴專家事情的一部分,那麼專家的建議很可能與整體戰略並不一致。因此企業必須以伙伴精神與專家合作,告訴律師企業的動機,戰略,以及顧慮,從而使律師不僅能夠從法律角度提供建議,而且可以從更廣泛的層面提供建議。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企業認為它遇到了麻煩,它應該對律師直言不諱,把企業的顧慮、企業可能在哪裡做錯了放到桌面上來談。而不是等待律師自己去發現問題,因為這樣不僅會使解決問題的過程變得複雜而艱難,而且對企業來說也耗時耗力。”
  布魯斯·史崔西進一步指出,為了避免陷入政策或審批泥潭,企業在簽署跨境交易的合作意向時,還應重視訂立“退出條款”,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證項目在遇到政策法律瓶頸時可以全身而退:“應該在簽署意向協議的時候就明確‘退出條款’:即如果不能獲得所有的審批和許可,那麼企業就將退出。在意向協議簽署後,中國企業來澳大利亞進行盡責調查,找出所有可能使投資偏離軌道的法律或社會因素。在這個階段,企業向社會公佈合作計劃,從而獲得社會各界對項目的反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p45lptb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